我的宝武老物件 | 时光易逝,记忆永恒
邂逅 · 1427 期 · 2654 篇
我的宝武老物件
01
爷爷工作证里的老饭票
赵剑华
前几日我在整理爷爷的旧物时,无意中翻阅到他的老工作证里,竟然还夹着几张八九十年代梅钢老食堂的饭票。这些三十多年前的老饭票已经依稀泛黄,但上面的年份和字迹还清晰可见,想必这是爷爷当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我的爷爷是梅钢第一批建设者,参与了梅钢从筹备、建设到一期全面建成的全过程。他与来自全国各地两万多名建设者把梅山这里的一片片山丘建设成了大型炼铁基地。
成为工人之前,爷爷原是村里的一名理发匠,生活非常清苦。自从招工进了9424项目部,他十分珍惜工人这个身份。梅钢建成后,爷爷就一直留在焦化厂工作,依旧保持了一个农民吃苦耐劳的特性。当时家里还有连我父亲在内兄弟三人,爷爷为了能让一大家子吃饱,常常省吃俭用一顿饭当两顿饭吃,把饭票攒下来。但是随着梅钢发展越来越好,职工的生活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些省下来的饭票可能最后爷爷也忘记夹在工作证里了。
爷爷的老物件既反应出了那个年代的风貌,也透露出了那个年代梅钢工人的质朴和勤奋。我作为一名新时代年轻的宝武钢铁工人,会坚定地把老一辈“艰苦创业,奋发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
——梅钢公司炼钢厂
02
“科学终将战胜疾病”杯
潘玉坤
每当我用到这只杯子时,就会想起2003年春夏之交,那场突来的“SARS”。那年,宝钢发展卫生处的医护人员全力做好宝钢厂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我被分配到了消杀小组,主要负责厂区几个码头外来停靠的大小船只的消毒预防工作。在“抗非”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公司特制了这款杯子作为参与“抗非”职工的留念。
17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仍然投身于消杀工作,与当年一样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宝钢发展、宝地资产职业健康公司
03
另一种身份证明
熊杰
我于1986年进厂,在冷轧2030轧机机械作业区工作了18年。在朋友圈看见征集宝钢老物件的微信,想到当年正好参加了2030轧机的液压安装调试即试车工作。于是,找出了当年的试车证、岗位操作证和岗位牌。它们记录了冷轧厂的开工试车,也是我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冷轧厂
04
一个特殊的保温杯
晏芳
这个保温杯是2004年的时候,鄂钢焦化公司赠给职工的纪念品。那年,焦化公司经历了历史性的重要节点:已运行30年的4.3米的旧焦炉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正在运行的6米焦炉。
16年的时间里,焦化公司已经有了两组6米焦炉,转型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走上新征程。而我从青年也步入中年,能够参与和见证焦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杯子表面有些发黄了,上面的字却是清晰可见。拿起它,就心生温暖。青春逝去,记忆却犹新!在这个新时代,它正用另外一种方式,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苦干,砥砺前行。
——鄂城钢铁焦化公司
05
“马钢日报”通讯员证
鞠广安
看着办公桌抽屉里的“马钢日报”通讯员证,我不禁心潮澎湃。那是在1998年4月,我到轮箍厂宣传科领取的。1993年8月,我由马钢技校毕业分配进了车轮轮箍厂,成为车间通讯报道员,通过业余“爬格子”,逐渐成长、成熟。
——马钢交材
我的宝武老物件
征稿进行中
稿件要求:
1.老物件特写照片一张,可以是印字的杯子、脸盆、碗、水壶、笔、背包、奖杯等,或各种纪念活动、杯赛等活动的纪念品。
2.配一段文字说明,描述来历,以及我与老物件的故事。文内标注作者、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
360739490@qq.com
文件名标注“我的宝武老物件”,老物件特写以图片形式单独附件发送。
截稿日期:
征稿全年有效,欢迎分批次来稿,我们将陆续采用。
编辑:张三不疯
制图:骆杨
出品:媒体中心